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院内要闻
第五届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3-05 15:58

高培勇作特邀报告《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汉权作特邀报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方力致辞

王文举致辞

尹志超主持会议

陈迈利致辞

贾品荣发布《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

叶堂林发布《大数据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10年》

方力书记与优秀论文代表合影留念

又是一年春来到,最是一年风景好!3月1日上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黄汉权作特邀报告。北科院党组书记方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经济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陈迈利致辞。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熊平等出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主持会议。

高培勇在特邀报告中指出,在我国经济恢复处于关键阶段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完成“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并非易事。前提是清晰的认识当下的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经济恢复进程当中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而为宏观政策作出恰当的调整。第一,当下的经济恢复并非一般意义的经济恢复。本次经济恢复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以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为转机,进入疫后恢复阶段,经济形势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行。应对国内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四重困难,经济恢复进程不可能指望一蹴而就,而要做长期打算。第二,当下经济恢复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在于社会预期偏弱。当下我国面临的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困难挑战绝非简单的平行关系,其间有内在逻辑。克服经济恢复进程中的困难和挑战首先要盯住社会预期偏弱的主要矛盾,把发力点放在治理和应对社会预期偏弱的病根。第三,稳预期、强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延用“三稳”的提法,但存在两方面变化:一是用“稳预期”替代了“稳物价”,二是将“稳预期”提到“三稳”之首。克服经济恢复进程当中面临的困难挑战,而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稳预期、强信心是非牵好不可的牛鼻子。第四,关键需要讲究对症下药。要把握好、分析好稳预期、强信心与逆中期调节的异同点。避免将稳预期、强信心相关政策操作简单等同于逆周期的操作,而应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之道。

黄汉权在特邀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和党中央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是在疫情恢复防控转段后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守正创新、技术发展和重大突破,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也将成为指导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理论。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催生新的生产力,我国具备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新技术的持续突破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有效专利发明数量庞大,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基础。二是新要素积厚成势铸就坚实支撑。三是新产业持续壮大为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载体。四是新产品产销两旺夯实了新质生产力微观基础。五是新需求不断释放拓展有效空间。六是制度供给持续完善保驾护航。基于此,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培育新质生产力急需人才;以及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国内市场。

方力在致辞中表示,为凝心聚力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发起并成功举办五届“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立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出版《北京高质量发展蓝皮书》,面向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好的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此次联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举办研讨会,发布《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以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蓝皮书成果与首都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为载体,积极推动决策咨询成果转化应用,为积极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北京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文举在致辞中表示,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主题,也是高校发展主题,要主动对接首都发展需求,发展高校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校贡献,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任务,紧密对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重要课题,紧密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双碳”战略等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特大城市治理和京津冀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未来,学校将重点发力对接北京市乃至国家重大方向,在服务国家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谱写新篇章。

尹志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发展”前加上“高质量”,在“硬道理”前冠以“新时代”,是党和政府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判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开局起势至关重要。为此,北京市召开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强调“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陈迈利在致辞中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新动能的要义所在,是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手段,是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谱写首都新篇章的重点手段。经济科学出版社作为经济类全国媒体,有责任做好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传播工作,让更多社会大众能够了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首都高端智库成果发布环节,“北科学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品荣发布《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为“《报告》”)创新有三。一是将研究对象扩展至2022年GDP规模排名50强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是总结城市高质量发展十强城市,并以此为对象提炼发展特征。三是基于效率、效益、效益协同三维逻辑,遵循高质量发展政策精神,对原有经济、社会、生态、创新、文化、治理六维度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报告》分析指出,2013⁓2022年,北京高质量发展指数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全国领先。六个维度排名均位列前茅,创新与社会、治理成为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进一步地,高质量发展十强城市呈现六大特征,分别为经济发展迅速、创新能力较强、嵌入全球研发网络、居民消费旺盛、开放程度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发布《大数据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10年》。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战略需要,更是落实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叶堂林教授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制造业集聚区和京冀交界区域建设,提升产业协作能力和层次,强调创新链对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优化津冀承接环境、增强区域整体活力和竞争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次会议首次设立“城市高质量发展优秀论文奖”,由北科院党组书记方力为窦晓铭、刘欣雨、连欣燕、李京栋、孙江永、何宇、余骏舟、宋安然8位优秀论文获得者代表颁奖。

下午,会议设立了《完善科技创新制度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高质量发展与能源低碳转型,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3个分论坛。《完善科技创新制度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陈迈利主持,成都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熊平发表“成都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探索”的主题报告,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贾品荣、杨雨萌发布新书《完善科技创新制度研究》及《2024:高精尖产业趋势展望报告》。高质量发展与能源低碳转型分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城市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朱伟主持,北京工商大学教授王轶对《省域视角下北京市城乡高质量发展评价分析》等4篇优秀论文进行了点评。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由北京工业大学二级教授黄鲁成主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总编辑刘典对《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定位——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证》等4篇优秀论文进行了点评。

北科院机关处室、内设机构的领导和科研人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师生以及首都新闻单位等共近百人参会。《北京日报》头版、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闻”报道了《北京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网等首都新闻单位第一时间报道了研讨会。

(高研中心/文 科学传播中心/图)